大家好,这里是被开学期末考折磨的塔克。欢迎收看“沢山闲话”系列,我会不定期在这里堆一些平时思考的稀奇古怪的想法,就当是和大家聊聊天吧~

本系列的具体形式是:围绕某一个话题尝试提出子话题并展开分析,或者干脆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我会尽量让自己的讨论更加严谨,为大家理清思路。

(注意:本人才疏学浅,因此在本系列中的观点不具有任何权威性,仅仅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看法,我会很认真地回复每一条评论哦!)

前言

想必最近大家都被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震撼到了,这个集搜索引擎、聊天问答、深度学习、自动合成与内容输出于一体的跨时代发明标志着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大进步。传言不少美国大学生已经开始利用AI代写文章,而且质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在照片合成、绘画合成、音乐合成等方面,AI的作品已经不输人类;甚至在模拟人类的道路上,已经诞生了AI引擎的虚拟主播。如此种种自然令我们思考: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类社会会造成哪些潜在影响?AI会取代人类吗?AI会成为人类吗?我们如何面对可以预见的AI遍地的未来?我如何证明我是人?本期闲话我们一起来谈谈AI与人类的未来。

一、AI能取代人类吗?

一些执行重复、机械工作的岗位必然会被AI取代,这将是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必经之路。而早在AI之前的自动化等其实就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了,AI的介入能够使这类工作的执行与决策更加灵活,进一步减少了设计、人工与管理的成本。

尽管AI已经完全能胜任信息传递者、监控者等工作,然而我依然不认为AI能够取代人类社会中老师、护士等需要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职业,同理也适用于文艺工作者,毕竟就目前的AI发展程度来看,它们还完全不能胜任需要人类共情能力的工作,在AI能够准确辨识与理解人类的道德与情感之前,它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机械地模仿与糅合,无法令人产生深层次的亲切与认同感。

对于那位爆火的AI主播-sama,目前的热度很大程度上是其新奇的形式带来的,一旦这样的主播批量生产,再加上目前虚拟主播市场趋紧饱和,任何人格特点都不再是独一无二的,AI也就完全失去了优势。你是愿意花时间在直播间和一位AI聊半天,还是和一位真人聊半天呢?在你发觉其AI身份的瞬间,一切美好的幻想与所谓的情感连接都将即刻陨落破碎。

那假如AI在模拟人的领域中突破极限,无限逼近于真人,你会选择让一位AI做你的朋友吗?甚至做你的对象,做你的家人?主动的接受或许是大多数人深思熟虑后的最佳决策,毕竟是人就会需要情感的依靠,而一个有利无害的关系自然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与AI共存可能是未来人类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被动的接受可能就会多少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了:毕竟AI能且只能被人类归为一种工具,最多会被看做一种宠物或奴隶,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可尊敬的人,在诸多领域他们不会得到像其关系人所给予的关照与权利,而在律法与规则中这种矛盾将愈发凸显。

二、你会与AI共情吗?

你会与AI共情吗?为什么与它共情?人们共情时,是在其他人身上找自己的影子,似曾相识的经历与情绪往往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且不谈AI如何拥有与人类相似的经历(暂且当做数据库导入与自动合成),想要引起人们的共鸣,那么在展露于人时,AI必须精确模拟出这一系列经历对于其人格中的影响,并做出决策,一旦拥有这样的技术,AI便全面超越了人类,因为它所拥有的知识远远大于人类,如此便成为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生命,而这一点反而成为它引起人类共情最大的障碍。

如果阉割它的知识,AI便成为了一个由机械与程序构成的真正的普通人,真实沦为幻想,而一个现实的人不可能永远在无法满足的幻想中生活;如果渴求它的完满,AI便成为了一个最理想的“纸片人”,幻想终于兑现,而贪婪的人类不可能永远沉溺在满足的幸福中。

如果只是渴望廉价的共情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那不如看一看AI推送的短文短视频。

三、AI技术会带来哪些问题?

作弊与诈骗:如何判断你是不是AI游戏代打?如何检查你的论文到底是自己写的还是AI合成的?在语音、视频、人像模拟技术成熟的现在,如何辨别电话那边的是你的亲人还是冷血的AI?信息是否是合成的?我们应该相信哪些信息,不相信哪些信息?

数字永生:你渴望在数字世界中永生吗?AI模拟的你还是你吗?(忒修斯之船)

意识导入:为了肉体的永生,可能有人会不择手段将自己的意识覆写婴儿的意识(与基因编辑类似的法律漏洞)

律法与伦理:AI是人吗?应该被尊重吗?应该获得继承权吗?如果会侵害你自己的权利,你应该帮助AI吗?如何判断AI的意图?我们能完全放任AI技术不管吗?

......等等问题

四、如何区分AI与人类?

首先,AI将如何拟合人类?如果单纯在智能技术上发展,而不整合人格信息,我们利用对特定人生经历、特点偏好的询问,便可以十分轻易地辨别目标是否是人类;然而如果AI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信息,大多数问题他们都能对答如流,假如再加上对人类特有的遗忘与有限的思维能力的模拟,想要辨别真假便是难上加难。

在社会制度上,人类一定会对AI加以管控并标明其身份,然而如果脱离社会语境,我认为最有效的“图灵测试”便是利用人类特有的联想能力——最简单的便是双关与谐音梗。即便AI对比文库的速度再快,只要你的创新度够高、表述够抽象,AI的决策永远是比真人要模糊与犹豫的。如果这种方式还不能判别,可以尝试利用道德问题、人作为生物体容易犯错的特点等加以测试。

尽管如此,AI的未来仍有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但还是希望不会有需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的一天。